养老困局:我该不该把父母送进养老院?
点击:时间:2019-09-23
我该不该把父母送进养老院?
老,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,每个人都会老。当一个人老去,身体不再健硕的时候,他应该被家人,被社会怎样对待?除了让他体面地活着,家人们还能为他做些什么?
希望下面的两个案例,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1.阿兹海默症的母亲
李奶奶今年74岁,被医院确诊为阿兹海默症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。为了这个事情,老人的子女专门咨询了专家,但是得到的答复是病情会慢慢发展,药物的作用不大,能做的就是好好照顾老人。
李奶奶的病彻底改变了子女们的生活。
阿兹海默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记忆力明显减退,智能下降,原来会做、会用、会说、会写的,病后都不会了,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,性格和行为模式也会变得和原来不一样。
李奶奶与子女们的交流出现了问题,她听不懂子女们的话,很多事情都要提醒才去做,甚至提醒了也会忘记了去做。唯一记住的是:要去上班了。奶奶对“家在哪里”,没有意识,在家里的时候,奶奶也说要回家。因为奶奶的意识是混乱的,必须有人24小时看护着。
就这样日子久了,子女们被奶奶折腾得心力交瘁,不仅没办法保证照顾好奶奶,甚至连自己的正常生活都没办法保证。终于,他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,送奶奶到养老院。
经过对比选择,儿女们把奶奶送到临桂唯一一家公建民营的养老院——桂林市临桂区幸福家园养生养老中心。
奶奶过来后,并没有被歧视,她跟其他自理的老人在一起活动,在一起吃饭,而且工作人员都很细心。奶奶换了一个新环境,一开始也不是适应的,经常提着包袱往大门跑,说是要去上班了。工作人员轮流陪着奶奶,陪她聊天,想尽一切办法让奶奶安心住下。
有一次,奶奶耍起了小性子,躺在地上不吃不喝。这可急坏了照顾她的护士小桃子!最后,小桃子干脆陪奶奶一起躺在了地上,耐心地听奶奶天南地北地神聊。奶奶聊着聊着就说起了年轻的时候喜欢给女儿编辫子,小陶子抓住机会,说服奶奶给自己编辫子,奶奶就立刻起来来给她一边编辫子一边说着以前的事。
现在李奶奶已经住进来一年了,相比刚来的时候,身体情况有所好转,奶奶把养老院的医生当儿子,把护士当孙女。李奶奶经常参加集体活动,她很喜欢唱歌,做操,每天上午的保健操,奶奶还是领操员呢。
2.孝与不孝
幸福家园共入住了150多位老人,失能失智占了一半多。根据2016年公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,像这样失能、半失能的老人在中国已超过了4000万人,而且有相关调研报告也显示,全国7%的家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,目前这些老人,实际上绝大部分是由配偶、子女或亲戚在照料,很少会住进养老院。而大部分养老院的确也不太愿意接收失能老人,因为失能老人的护理成本高,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也大。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,就是国人的观念,因为我们包括现在很多年轻人,还停留在以前的刻板印象中,觉得送老人到养老院是嫌弃老人家,就是不孝。
儿女们顶着被别人议论不孝的压力,把张爷爷送到养老院的时候,爷爷是很不高兴的,拒绝与子女们通电话,很不理解孩子们的做法,觉得有儿有女,干嘛把他放在养老院里。
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,养老院有一套正规的管理制度,工作人员受过专业的培训,老人得到专业的、细心的照料,有人监督检查工作。如果在家里,保姆未经过培训,工作没有受到监督,既费钱也得不到安全感。住养老院的老人也不是无儿无女的,也不是说儿女不管的,子女们周末来看望老人,逢年过节的接老人回家享受天伦之乐。另外,平时老人一个人在家比较孤单寂寞,养老院是个大家庭,有医生有护士,医疗有保障,还有种种的文化娱乐活动、健身活动等,老人之间可以得到更多的交流,精神上也得到更多的满足。
张爷爷到幸福家园三个月之后,在工作人员的细心照料下,身体慢慢好转,经过每天的康复活动,能自己拄着拐杖行走。张爷爷不仅作为老人代表参加了民主生活会,还在党员活动中结识了几位聊得来的老年朋友。天天不是侃大山就是下棋打牌,很快爷爷不仅适应了院里的生活,而且还喜欢上了这种生活。爷爷不再有心结,他主动给子女打电话 ,关心儿女的工作,这可是好久都没有的事啊!把他送到养老院的子女们总算放心了!原来,来养老院是个享受,并没有什么不好,子女们也不是不孝。
诚聘医生、护士、护理员、欢迎加入我们!
2019年床位火热预定中!
2019年优惠政策:
优惠一:老人入住三个月以上,免费 使用价值680元的生活用品。
优惠二:以老带新优惠政策。已入住老人介绍一位新老人入住三个月以上,已入住老人可获300元奖励;新入住老人获200元奖励。
优惠三:三人结伴入住,每位老人可获500元优惠。
想了解更多幸福家园养生养老中心信息,请加客服微信:17377381052 就您的养老服务进行咨询,或拨打热线:0773–5369888,欢迎您随时进行实地考察,地址: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临桂镇庙头村委(321国道旁)。
关注幸福家园养生养老中心,轻松扫一扫,最新养老服务资讯,随时随地都能知道!!